【热门】高考作文集合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作文 篇1时间就像白驹过隙,在亲手领到中考成绩单时,看着那一张不足A4纸一半大的纸时,我恍惚间明白:一个弹指间初中的三年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原来满心期待着中考完的这个暑假,也因为没了规划而变得无所事事、漫长枯燥、燥热难忍。随着高一临近,我决定结束这一切,规划着我的高中三年,设计着我未来的生活,描绘着属于我的世界。
我对我的高中生活总结起来有三点、二十四个字:
(一)跟上步伐,成功衔接。
经过高中入学培训后,我明白了高中与初中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在知识量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与初中不同。假设学习就像我在爬楼梯,那么如果我已经成功爬完初中所有台阶,现在我面前将是一个是我身高好几倍的一级台阶,所以我只有把我只有认真学习,把我学过的书本踩在脚底下,用我的知识组建简单的工具帮我爬上这级台阶。后面的路也就相对轻松起来,因为我经历过艰难的攀登,简单的攀爬就不算什么了。所以高一的衔接很重要。为此我要在课前预习,把不会的、不懂得上课认真听,下课认真写作业。把错题问会并整理好。在周末回忆这一周自己学过什么知识。在考试之前看错题和复习重点。做到“跟上老师步伐,成功衔接”。
(二)发展兴趣,深度研究。
我认为在学好课内知识时,也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因为我很喜欢经济学,我也想考取一个经济系很好的大学,所以我初步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
1。每天看新闻联播
2。在高一高二两年时间看完有关经济方便基础的书5——8本(根据时间安排)
3。参加学校举办有关经济方面的社团
(三)步步落实,高三冲刺。
古人曾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所以我的高中学习要脚踏实地的学习,不能再像初中一样——初一初二大概学一学,初三等着老师带着复习、冲刺。因为只有这样学习,自己头脑中的的知识体系才是完整的、清晰的,才能在高三最后的100m毫无压力地冲向终点。
最后每天睡觉前要问自己一句话:今日事今日毕了吗?
这“二十四个字”就是我高中三年的规划,愿今后我一步步完成这些目标,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考作文 篇2我们福建省实行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已经整整三年了,在三年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对命题工作进行回顾、反思,似乎已很有必要,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1。尤其今年我省正全面推行高中课改,语文究竟该怎么教,三年以后又将怎么考,大家都很关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认真探讨三年命题的利弊得失,努力看清未来的命题方向,并让探讨中所获得的认识在当前的课改实践中经受检验,同时又努力使它发挥出一定的导向作用,意义委实重大。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在这篇不很长的文字中,我想集中谈谈作文。我的突出感觉是福建省的高考作文命题应当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当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并以此而形成自己的鲜明的特色。
就以今年的作文命题来说吧,其出发点也许是鼓励学生阅读经典,鼓励学生“创新”。但大家都知道,读写结合的连接点是感悟,刨新的基础则是平时对常见事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题目倘若有助于考生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有助于他们表现出自己在常见事物(或寻常故事、情境)面前的聪敏与发现,那就体现了一种导向性,那就是有助于考生表现真实的自我了。可面对“孔明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和“戈多今天已经来了”这样两个完全出乎人们意料的假设,面对这种在情景设定上便已限定考生必须反经典的“话题”,一些在平日阅读中即使真有感悟,平时也的确有些聪明的同学,又如何能发挥得出来呢?
让我们看看被评为“优秀作文”的《箭锋上的友情》吧。文章核心内容是写孔明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以后,周瑜主动替他补足了十万支。周瑜为什么这么做呢?文中只有一句话与此有关,即周瑜想到“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共事一主该多好啊”。可周瑜的这个想法在原著中能找到支持吗?他的这个变化有性格的依据吗?——我们都看不到。如果文中的这个设想只是考生为了完成题目而平白无故地加上去的话,假如在这个基本构思中根本找不到作者对原著的领悟与尊重,我们又如何领会“读写结合”的命题本意,如何感受学生在平日阅读中的聪明呢?——对考生的难处,我们不是不可以理解,因为即使让我们教师来写这个题目,也会感到为难。可把这样的文章评为高考“优秀作文”,并公开发表,让它成为众多青少年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这就有点儿让人感到不安了。因为这种写法不代表正确的方向,这样的文字只是对经典的调侃,是对名著的不尊重,它只会使本来就显得有些困难的名著阅读愈发地让人感觉困难。
再让我们看看《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篇“优秀作文”。它是依从“戈多今天已经来了”这个话题而写作的。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主要写“我”对戈多的认识:第一段写作者贝克特不知自己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第二段写如不知戈多是谁,那么即使他来了,也会“擦肩而过”;第三段才写“在我心中”戈多是“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但随后的三段却又分别写“戈多是信念”(“只要信念不息,火花就不会灭。戈多的归来也就为时不远了”),“戈多是理想”(“与其让生命白白流逝,我们为何不现在就树立理想,去迎接戈多的到来呢”),“戈多还是道德”(“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将时刻感到自己浸身于爱的暖流之中”)。可不知为什么,在最后三段中,作者笔锋一转·又说“如果我们已坚定了人生信念,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带着道德上路,那么就会发现戈多已在我们面前”;并且说“戈多其实从未离开过我们”;但接着又说“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希望“他明天不再离我们远去”。——转述至此,我不知读者是否能看得明白,可原文就是如此。(见《福州日报》2。06年6月20日第9版)——整篇文章,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没有一个明白的意思;“戈多”已经完全脱离了原剧的情节与背景,成为一个没有确定意义的“概念”,成为一个可以任意解释的词语。不错,原剧作者确实说过:“我要是知道(戈多是什么),早在戏里说出来了。”但不要忘了,在剧中,它主要的作用只是剧中人物“等待”(即拒绝行动)的一个借口,——既然仅仅是一个借口,自然允许有不同的猜测和理解。——可当我们把它作为一篇文章的主要的表现对象的时候,当我们要写它“今天已经来了”的时候,就不能还是不确定的,或依然仅仅是猜测了。因为这与题目的整体指向是矛盾的。“今天已经来了”,表明这个写作对象对于作者来说是确定的,或者说题目要求作者在行文之前必须完成由不确定到确定的思索过程,然后再由此而展开想象和构思。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篇作文却根本无视这一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无力 ……此处隐藏7719个字……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入学经师,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
高考作文 篇9工作闲暇之余,我顺手从桌上堆积如山的报纸中抽出一份粗粗浏览起来。从顶端的日期看,是过期的报纸。内容却不曾读过。自己便下意识地留意起有兴趣的文章来。翻至最后一版,那硕大粗体的“20xx年高考作文”吸引了我,引起我浓厚的兴趣。高考谓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象至极,比喻贴切,竞争之残酷一针见血。抢过去与否,作文分数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本版事关高考作文,我当然得仔细品读品读。
待读完本版中央的编辑手记,兴趣更陡增不少。他们将今年我国部分地市的高考作文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我国部分知名作家,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这些被点名的“同学”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真是太有意思了!想出这个怪招的编辑也太有才了!按编辑的话说“看惯了作家们信马由缰的驰骋,忽然要他们当一回学生,写写今年的高考作文,带着镣铐跳舞,完成必须的规定动作,多少有点难为他们的意思”,对此,我多少有点不认同。你想,他们是作家呀,作而优则称家,个个可都是此道高手呀。虽戴“镣铐”且舞出“必须的规定动作”,肚中存货十足还真不怕倒不出货来,况且高考作文的要求比如:自立定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等颇为宽松,又何谈难为呢?
既然小菜一碟,点名的“同学”自然也都勇敢接招了。编辑老师说“‘作业’布置下去,有‘同学’很快就交了上业,也有的‘同学’拖拖拉拉,铃响的最后一刻也终于交卷”。总算没有出现因超时而作废试卷的事情发生,态度还算端正。点名的“同学”对各种招式早已烂熟于心、运用自如,又怎么怕竞技场上规定的一招半式?考生的态度端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对“摔了一跤”的漫画,韩石山老师先用朴素精练的文笔叙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最后总结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摔了一跤算什么”的深刻道理。故事娓娓道来,结尾寓意深刻,给人启迪。
于卓老师由唐朝诗人刘长卿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叶听无声”诗句,入木三分地剖析了当下各色人士的种种心态。现代生活中赤裸裸的现实化、物质化、利益化,怎能用感性十足细腻有余的“春风细雨”来解读,去诠释呢?当今之世界,再用“春风细雨”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了。勉强用之,只能徒增苦闷烦恼了。
最爱陈希我老师的以“季节”为题的作文了。老师以电影《秋刀鱼之味》开始,阐明了饮食讲究季节性,继而引申到高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的“反季节”现象,再回到人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错位上,论述精辟、见解独到、张驰有度,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欲罢不能。这也是我掩卷深思的时间最长的一篇文章。
地域情结的缘故,我对山东作家刘玉堂老师倍感亲切。他的作文最值得品味了,如第一泡的铁观音,清香氤氲开来,呷一小口泌人心脾回味无穷。他接的是山东省的题为“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作文。乍一看,就觉得有趣。都说时间是风化剂,最能冲淡岁月的痕迹,进而能模糊人的记忆。对此,我深信不疑。所以,面对这么个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我饶有兴致地袖手旁观,看老乡是如何颠翻时间能冲淡一切的说法。
老乡也的确不简单,单单自拟的题目《记忆是时光土壤上的花朵》,就令我眼前为之一亮。好个吐露芬芳的美丽花朵。他通过二战时期的一个小故事,有力地论证出时间的独特之外—“在记忆的永恒面前,时光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老乡与几位结识的大师拉呱时,大师们也多半会对儿时的生活津津道。这不也正说明时间不能风化记忆吗?一字一字品完作文,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恍然大悟油然而生,原来如此。真是这样呀,自己不也有些事终生不忘吗?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工作后第一个月发工资时的兴奋,都历历在目,这辈子是不会忘记的。
还有几位老师的作文或文笔犀利、直切时弊;或时空转换、衔接合缝,简直字定珠矶,篇篇佳作。
当然,正如编辑所说“写作绝非易事”“它需要灵感,需要积累,需要训练”,可是哪位作家不具备这三个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讲,作家都是经过了素材的积累,文笔的训练,从而激发了创作的灵感,才成其为家的。从这点上讲,他们比几近囚禁的高中生更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更深邃的思想内涵,自然也就看似随意挥洒的更能答好这道题。
一个舞蹈家即使身戴镣铐,在和正学舞蹈的学生同台竞技某些规定动作时,在观众眼里铁定舞得象模象样、中规中矩,比那些动作稚嫩、略显紧张的学生漂亮的多了。同样,知名作家写高考作文,在我这等识几个狗尾巴圈子的人眼里,也要比绝大数考生强百倍。
总得说来,作家写高考作文的点子妙,将其作文登在报上面对全国的读者的想法绝,品读完作家的作文也感觉爽。
高考作文 篇10这是一个繁华绮丽的时代,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是更是一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但是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这样的一个充斥着太多杂质的时代漩涡之中,我们更需要在心中栽种一株水仙,才能让生命绽放出灼灼的光彩。
静待水仙盛开,需要坚守我们心中的道德。诗人乔治曾说,人有两件东西最为宝贵。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另一个是恒古不变的道德,可是太多人已走失在繁华之中,丢了道义弃了品德。道德,应该是路遇摔倒老人,坚定的一声“扶”应该是跳广场舞时零小音乐的一点善意,应该是共享单车被毁坏大潮中的一股清流,更应该是勇担社会责任的一份境界和担当。人们在道德的坚守中寻回了漩涡中迷失的自我。水仙盛放,灼灼其华。
静待水仙盛开,需要回归传统思想和文化,当你哼着欧美的摇滚乐时,是否想到传统京剧生旦净丑,戏腔咿呀?当你吃着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食品时,是否想到中华美食历史悠久,意蕴绵长?当你积极与名利为金钱利益,出卖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是否记得中华传统文人高风亮节,淡泊超凡的格局和担当?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所在,怎能不去继承,去发扬?当老地名文化已渐渐被时代消磨,当季羡林,钱钟书的时代与我们渐行渐远。当我们再也叫不出桐林阁,赵登禹的名字,不要让传统文化在时代漩涡中悄然沉默,这才是文化自信的传承之道,才能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散发属于自己的幽香。
静待水仙盛开,需要我们实现对精神家园的皈依。中国古代早就有对理想世界的探索,陶渊明的桃花源,无数文人笔下的诗意世界,都深深浸润在我们的民族血液之中。而以后出现了太多的乡村文化,那种淳朴,至臻,毫无杂质的人际关系更是我们所应追求的,而如今,我们在现代科技营造的虚拟世界中迷乱,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中迷失,在时光洪流的冲刷下迷失了本心,还记得最初我们追求的诗意栖居吗?记得仓央嘉措的:人生是一场修行吗?记得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淡然悠远,仁爱担当吗?如今的我们应该和追求文化苦旅的余秋雨一样,探求中华文明起源的同时,寻求灵魂与精神之中,蕴含的水仙香气。
在物欲横流之中静待水仙盛开,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之中仍能实现灵魂的丰盈,在时代漩涡之中实现自己的坚守。寻求精神之路漫漫长长,我们都在路上。
文档为doc格式